黄岩花鸟画家葛岩法
乡贤书画这几年在台州逐渐走热,在黄岩,就有一位爱梅如痴的花鸟画家,他叫葛岩法。梅花在寒凝大地时分,独自迎着料峭绽放的高洁品格深深吸引了他。为此,他曾一度蹲守梅园6年,只为画出那一片在纸上的“香雪海”。
商报记者 朱玲巧 文/摄
纸上得来终觉浅
6年蹲守梅园方绘“香雪海”
葛岩法的松溪美术馆位于黄岩澄江街道万全工艺品厂内,整个美术馆里挂满了山水花鸟画,与书法相辅相成。松溪,是葛岩法的笔名。
1944年出生于黄岩的葛岩法,从小就喜欢画画,他做过手艺人,也当过企业家,但是从未放弃对画画的追求。没有老师,他就看画册一遍遍临摹。
2003年,他以60岁的高龄进京求学,他求教于中国美院陆抑非、王伯敏、卢坤峰等教授。因作品优秀,中央美院、张立晨大写意花鸟班陆续录取他作为附读生。在高研班里,他师从姜宝林大师。
葛岩法求知若渴,博采众长,通过时间的沉淀慢慢打通了“奇经八脉”,迎来了艺术创作的“第二春”。
“江浙一带的山水画一般都有种小家碧玉的秀美,而到了北方,就感觉山水画的视觉冲击力强。”在北京学习的那段时间,葛岩法掌握了北方画绘画的特点,将南方画的秀气和北方画的粗犷结合在一起。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感受到北方豪迈的冲击力,又有南方小家碧玉的滋润,而最能体现这种特点的,就是梅花了。
他尤其喜欢白梅的高洁,千姿百态、枝疏花淡的梅花在他笔下绽放。
花鸟画借物寓情,这是中国画一大美学价值。梅花就成了葛岩法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梅花的题材在花鸟画中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将这一传统的古老题材表达得和前人有区别?
葛岩法采用的是从写生到写意,为了画好梅花,2006年开始,葛岩法便常驻梅园,沉醉于创作之中。
黄岩九峰的报春园,更是为葛岩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创作条件,九峰公园的梅花不仅在台州知名,还名声在外,梅桩不仅屡获金奖,更有“黄岩梅桩惊天下”之美誉。
“梅园的梅花大多有百年历史,所以枝桠看上去苍劲有力,造型独特。”
为了让画面看上去更有爆发力,他在画法上吸收了西洋画中的立体感,使画的梅花也更加气势逼人。
多年来,他断断续续画了上千幅梅花。正是因为千锤百炼,心中有梅,他下笔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直抒胸臆,一气呵成。
有人这样评价他笔下的梅花的:不仅得其形,更得其神、其性、其韵、其情、生动、鲜活而富有生气或疏密,或繁或简、或老或媚、或清或健,均显示出体古、枝瘦、干老、梢嫩、花奇之特色,给人以铁骨铮铮、香满乾坤之感。
葛岩法还坚持以诗、书、画、印综合整一性去组织画面,达到了各个方面融合,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让作品更加的意蕴深广,值得反复去品味。
记者看到,虽然擅长多种书法,但是配最喜欢的梅花图,他用得比较多的还是漆书。因为他觉得,漆书看上去硬朗,符合台州式硬气,也和梅花的铮铮铁骨相近。
在他看来,书画同源,宁可一年不画画,也不能一日不写字。没有书法的画就像没有骨头,总觉得美中不足。
写实和写意结合
让花鸟有精神气儿
为了画好梅花,葛岩法坚持在梅园写生,而在画其它花虫鸟兽上,他的作品也总是写实和写意相结合。
葛岩法的花鸟偏爱一些“小东西”,画面总是充满灵动,作品中处处充满了生活情趣和生活气息,动感十足。
《风轻燕子斜》捕捉到的是燕子那一瞬间展翅欲飞的姿态,《他日争雄》几只憨态可掬的小鸡为了根虫子拔河,配上树下芭蕉志趣盎然。
葛岩法画的小鸟总有那么一股精神气儿,这和他从小在乡村生活并且善于观察是分不开的。
“农村里到处是小鸟,只要往空地处撒一点米,小鸟就飞下来啄米,我就及时记录下小鸟的各种动态,画画的时候就在脑中回放那个画面。”葛岩法说。
他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可以写意,也可以虚实结合,但是不能脱离实际。只有热爱生活,才能把生命力注进笔端。
如今,葛岩法已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台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等。他在多地举办画展,作品入选《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集》等,多幅作品被海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
接下来,他计划将松溪美术馆对外开放,让更多市民能欣赏到国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