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招商银行发布2017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招商银行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2208.97亿元,同比增长5.33%;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701.50亿元,同比增长13.00%。其中,零售业务功不可没,集团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达484.15亿元,同口径较上年增长7.35%,占业务条线税前利润的56.83%。
在计提拨备方面,截至2017年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总额573.9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7.28亿元;不良贷款率1.61%,较上年末下降0.2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262.11%,较上年末提高82.09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4.22%,较上年末提高0.85个百分点。
招商银行在26日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招商银行还未接到监管根据贷款分类的准确性、贷款处置不良的主动性和资本充足性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来进行具体的拨备政策,但总体是符合监管要求的。未来会持续保持双降的趋势,虽然市场不确定性很大,但是有利于保持对风险的基本准备。
招商银行将金融科技变革作为未来三到五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打造金融科技银行。2017年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数突破1亿户,公司客户总数超过157万户;招商银行App、掌上生活App用户数合计也过亿,月活跃用户超4500万户。
此外,招商银行拟设立资管子公司也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3月23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出资50亿元,全资发起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招银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初始注册资本拟定为人民币50亿元,公司持股比例100%;在适当时机,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并在监管批准的前提下,可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告显示,该笔投资尚需取得有关监管部门的批准。
事实上,在2015年,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就有意设立资产管理公司,但至今都还未获批。2017年11月17日,央行主导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征求意见稿)》,其中第13条要求,主营业务不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业务经营部门开展业务;第14条要求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资产应当由具有托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独立托管,过渡期后,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该商业银行可以托管子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但应当实现实质性的独立托管。
这也意味着,随着资管新规的推进,银行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必然趋势。
招商银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王良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自己目前分管资产管理业务,招商银行的优势就是零售银行业务,其中理财业务是很重要的板块。2017年招商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到2.19万亿元。
王良指出,招商银行下一步要在几个方面实现金融的转变。第一,金融上成立资管子公司,实现资管业务和母行的风险隔离;第二,实现资产的标准化,过去的银行业务中,资管业务的非标类资产占比非常多,下一步重点的资产都将是标准化资产,比如股票资产、债券资产、资产证券化的资产等;第三,是理财资金长期化,过去很多业务都是通过理财资金之间相互对接,形成资产错配,给资管业务带来流动性风险,未来将会吸收更多稳定的长期的资金来源,来应对资管业务理财融资的变化;第四,理财产品的净值化,通过净值化的转变来实现风险和收益由客户承担,打破刚性兑付的问题;最后一个变化是管理的规范化,就是要解决当前银行业资产管理可能存在的刚性兑付问题、多层嵌套问题、非标资产占比过高的问题等等。
王良在26日的业绩发布会上还表示,招商银行在表外投资的资产有2.1万亿元,其中1.1万亿元都是标准的资产,还有4000亿-5000亿元都是权益资产。非标资产只有2000亿左右,比例不高,是债权类资产为主,在新规推出后的过渡期内,这类资产也将大部分自然到期实现兑付。“即使回表,也不会对招商银行的资产、资本造成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