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M女士至柜面要求办理保单复效,但不配合提供健康告知书,表示保单刚失效不久,要求衔接保障免去观察期。处理人员查询保单历史记录后,发现该保单在有效期内有过疑似“代理退保”的投诉史,在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向M女士详细讲解保险责任,并告知“代理退保”存在的风险,强烈建议M女士继续持有保单。直到保单即将失效的前一天,服务人员仍在提醒M女士保单失效的影响,建议其继续持有,但遭到M女士的拒绝,表示保单已交由“代理人员”处理,拒绝公司的联系。
不幸的是,在几日前M女士突感不适,在医院检查出心脏问题,但原有的保险保障已经因轻信代理退保而失去。
二、案例分析
何为“代理退保”?
是指一些个人或社会团体以牟利为目的,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方式发布“可办理全额退保”等相关信息,以怂恿、诱导等手段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并以此收取消费者高额手续费的行为。
代理退保存在哪些风险?
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为牟取利益,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人员虚假宣传,挑唆、怂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终止正常的保险合同,使消费者丧失风险保障。消费者未来再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将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纳入黑名单难以再次投保等风险。
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代理退保”行为并非真正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是以牟利为目的。退保前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或缴纳定金,退保后诱导消费者“退旧保新”,赚取佣金。部分组织还利用其所掌握的消费者银行卡及身份证复印件等,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甚至有不法团伙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一旦落入骗局,消费者资金损失难以挽回。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除“代理退保”外,有的组织还从事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业务,消费者个人信息资料存在较高的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的风险。有的甚至在消费者想终止 “代理退保”协议时,采用极端手段骚扰消费者,迫使其再次投诉。
三、特别提示
警惕非法“代理维权”侵害,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
一是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或服务。应根据实际需求,结合自身经济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或服务。
二是拒绝非法代理维权行为。非法代理维权组织或个人以“代理维权”之名,捏造事实、违背合同约定,不仅扰乱正常金融秩序,甚至涉嫌寻衅滋事和敲诈勒索,突破法律底线。保险从业人员与金融消费者不轻信虚假承诺,拒绝参与违背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恶意投诉。
三是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在购买金融机构产品或享受服务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可以直接向金融机构投诉,主张民事权益。若消费者未能与金融机构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可以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通过投诉、调解仍不能解决民事纠纷的,消费者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是防止个人信息外泄。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保护好个人金融信息和家庭信息,避免出现信息外泄、信息盗用等风险,给自身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如发现合法权益受到不法行为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撰稿人: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