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台州小微金改的受益者,看到这些身边事在央视上播放,既感动又振奋,也希望台州在小微金融服务的改革创新经验能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让更多的小微企业受益。”看完节目,温岭的小微企业主李晓旭说。
3月13日晚,备受观众期待的《对话》栏目之《金融助力实体之台州样本》在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在近一个小时的节目中,“台州小微金改代表团”与国务院参事汤敏、主持人陈伟鸿一起,从我市几家银行的案例故事入手,聊改革,谈经验,话发展,奉上了一场难得的小微金改思维大碰撞。
“前一阵我们《对话》节目的编导去了一趟台州,回来之后就告诉我,说他们在那儿发现了特别多奇怪的事情。”节目一开始,主持人陈伟鸿就开门见山,点出了台州小微金融服务的几大“怪”:“信贷员是我大侄子”“银行扫街为送钱”“批不批贷款看人品”“企业成为透明人”……一下子引起了观众的兴趣。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董事长王钧说:“小微企业贷款我们最看重人品。”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说:“银行也要开早市。”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行长杨小波说:“我们的客户经理挨家挨户扫街给客户服务。”中国工商银行台州市分行行长王国才说:“小微金融也是我们的主餐。”……围绕话题,“台州小微金改代表团”结合实际案例,一一道来。
为何台州这片热土会出现这么多服务小微企业的银行?而政府在台州的金融生态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对于大家高度关注的话题,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兵给出了答案:“台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台州地方政府充分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尊重自下而上自发的制度创新,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上也是如此。特别是在三家城商行组建过程中,台州市政府在控股权方面放低姿态,充分保证了三家城商行民营化、市场化特征。”
节目嘉宾、国务院参事汤敏则说:“民间的金融长出一个种子,非常不容易,一定要小心地呵护。但如果这些种子只能在台州发芽长大,那对试点来说,意义还是不大。台州模式能不能被复制,能不能让更多的地方学到,能不能再走向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很重要。”
“怪现象”不断地解开,也引来了电视观众的共鸣。“信贷员真的就像我的大侄子,而且银行贷款也不是只看抵押物,而是看我的人品和产品,办理贷款又迅速及时,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三门的西蓝花种植户老何深有体会。2014年,他种植的西蓝花因台风损失惨重,正是从台州银行得到了一笔贷款,老何才渡过了难关。因此对昨晚的节目,他特别关注。
节目中播放了路桥区凤阳章村整村授信的案例,经办的泰隆银行台州管理总部新桥小微企业专营支行行长王慧君深有感触。1994年底入行,已经从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20年的她表示,客户的信任以及国民的关注和认可给了她莫大的鼓舞,她会继续扎根小微金融这片土壤,为小微金融服务继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