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台州小微金融的N个问号
昨天22点04分,《金融助力实体之台州样本》在央视财经频道(CCTV-2)《对话》栏目正式播出。
据悉,《金融助力实体之台州样本》是《对话》栏目首次为一个地级市做专题节目。央视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大的精力去做一个地级市的专题?在《对话》栏目编导宿琪看来,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可能会是影响全国的一个试验区,这是《对话》栏目之前未曾涉猎的。对此,栏目组充满了兴趣。
整个节目围绕“台州小微金融服务有哪些‘怪’”、“银行机构为何能够在台州‘如鱼得水’”、“政府在台州独有的金融生态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等问题,为观众打开台州小微金融的N个问号。一开场,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董事长王钧就先后为观众揭晓了“信贷员是我大侄子”、“批不批贷款看人品”等一系列“台州小微金融之怪”的谜底。这些谜底,正是台州小微金融充满活力的重要动力。
台州银行行长黄军民则解答了“为何银行也好开早市”的疑问。“我们就是早上7点半就开门,晚上我们营业到8点,有时候甚至到9点才关门。那么这些小客户就非常方便,开工之前可以到银行取款,去营业。晚上收工以后,甚至回到家吃了晚饭以后,都可以到银行去存款,家里的保险箱就不需要了。”黄军民说。
紧接着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行长杨小波,介绍了他们特有的抓住小微客户、服务小微客户的怪招、妙招。
台州这片热土,为什么会诞生这么多热衷于服务小微企业的民营银行呢?政府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市长张兵在现场介绍,台州是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小微企业繁荣发展,蓬勃的需求催生了小微银行的产生。在这些小微银行的生长、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政府“既有所作为,也有所不为”。“有所不为”就是,小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阶段,政府基本上是不干预,放手让他们发展,充分尊重草根金融家的首创精神。
“这些年来,政府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一些单个银行做不了的事。”张兵说,比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把政府能掌握到的信息做整合,让企业成为“透明人”,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这个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经采集了12个部门、78个大类、600多个事项、近4000多条的信用信息,覆盖了50多万家的市场主体。
张兵介绍,“有所作为”还体现在政府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分担上。针对当前大多数企业贷款靠质押,靠互相性担保,一旦一家企业发生危机,就可能拖累很多企业的状况,政府组建了一个信用保证基金,由政府出资4亿,有兴趣的银行来捐资,组成信用保证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区联动”、“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机制,一旦出现风险,就由信保基金跟合作银行之间,按照八二比例来分担风险,降低银行的金融风险。
张兵说,政府要当好“店小二”的角色,进一步地优化政务生态环境,使得每个部门都以服务的姿态,面对市场主体,面对企业家。